蒲公满天传媒公司书画院
首页 >> 画家推介 >>最新推介 >> 徐悲鸿 (现代画家)
详细内容

徐悲鸿 (现代画家)

徐悲鸿(1895年7月19日—1953年9月26日),汉族,原名徐寿康,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,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。曾留学法国学西画,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,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。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。擅长人物走兽花鸟,主张现实主义,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,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,作画主张光线、造型,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、骨骼的准确把握,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,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,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“金陵三杰”。所作国画彩墨浑成,尤以奔马享名于世。

自幼习画

徐悲鸿出身贫寒,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(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,后来又学绘画)。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,原名寿康,年长后改名为“悲鸿”。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,能诗文,善书法,自习绘画,常应乡人之邀作画,谋取薄利以补家用。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。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,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,并且学习调色、设色等绘画技能。10岁时,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, 还能为乡里人写“时和世泰,人寿年丰”等春联。 [2]

赴外辗转

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,卖画为生,接济家用。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,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,开拓了其艺术视野。17岁时,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,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,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。曾短暂求学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专 [2-3] 

确立思路

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,在友人的扶助下,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(现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),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 [4]  。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,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,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。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,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。在康氏“鄙薄四王,推崇宋法”的艺术观念影响下,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“四王”加以贬薄,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,五代黄筌,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。在康有为的支持下,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,潜心临摹《经石峪》、《爨龙颜碑》、《张猛龙碑》、《石门铭》等,深得北碑真髓,书法得以长进。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,在日本,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,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,在创作上写实求真,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,无蕴藉朴茂之风。

徐悲鸿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“画法研究会”导师。在京期间,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鲁迅等各界名人,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,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。 [2] 

留学期间

1919年赴法国留学,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,并游历西欧诸国,观摩研究西方美术。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,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。抵欧之初,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、国家画廊、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,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。徐悲鸿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“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,动不中绳,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。”于是,他刻苦钻研画学,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,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,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。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,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,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。

徐悲鸿每日乐此不疲地进行西洋画的基本功训练,上午在巴黎美术学校学习,下午去叙里昂研究所画模特儿,有时还抽空去观摩各种展览会。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家柯罗的弟子艺术大师达仰,每星期日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。达仰“勿慕时尚,毋甘小就”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,使得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,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,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的造型特点的同时,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。留学4年之后,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,其油画作品《老妇》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(沙龙)。



上一篇唐伯虎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seo seo